不知不觉,现在已经进入了三伏天的“末伏”咯。
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——
好消息就是,三伏天快结束,抚州也会慢慢地转入秋天。虽然这个“慢慢”可能需要比较久......
至于坏消息,就是你们最怕的“秋老虎”要来啦!
在这种天气里吃什么既能清热消滞,又能除湿解乏呢?
小编帮你做好了总结,吃这四宝就对啦!
苋菜 营养润肠助消化
苋菜叶富含各种维生素、粗纤维,以及钙、磷、铁、钾、镁等。“苋菜所含的钙质很容易被人体吸收,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。而且其叶里含有高浓度赖氨酸,可补充谷物氨基酸组成的缺陷,很适宜婴幼儿和青少年食用。”苋菜对用牛奶、奶粉等代乳品哺喂的婴儿尤其有益,“既能增加丰富的维生素、矿物质,又能帮助消化。”

不过需要注意的是,脾虚便溏者不宜多吃苋菜,孕妇亦不宜吃。同时苋菜忌与甲鱼和龟肉同食。
推荐食谱:
1.凉拌苋菜:苋菜500克,大蒜5克将焯好的苋莱放入盘中,放蒜泥、盐、芝麻油、醋。将苋菜洗净,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捞出;大蒜捣成泥状,,拌匀即可。此菜清淡凉爽,具有开胃助食的功效,适用于消化不良、食欲不佳、腹胀便秘等患者。
2.蒜蓉苋菜:苋菜250克,大蒜10克。苋菜洗净,取嫩尖;大蒜剁蓉;大火加油烧热,加蒜蓉炒香,加苋菜炒熟。起锅时入盐少许即可。此菜具有补虚助长的功效,尤宜贫血、便秘者和儿童食用。
3.苋菜皮蛋汤:苋莱400克,取嫩尖洗净;皮蛋两个切小块,锅内下麻油烧热,入苋菜,旺火炒片刻,加皮蛋,再加水用文火煨熟,起锅即可。此菜清淡凉爽,可通利二便,是燥热便秘患者的食疗佳品。
薏仁 利水祛湿健脾胃
讲到祛湿,很多人都会想到薏仁。不过生薏仁偏寒凉,利水渗湿最好,可以祛湿除风、清热排脓、除痹止痛,对小便不利、水肿、风湿疼痛、痛风及痰热咳嗽等效果显著。
“但需要注意的是,脾胃虚寒者不宜吃生薏仁,最好将薏仁炒过再用。”炒薏仁是把薏仁用文火炒至微黄色、略有焦斑,微香,鼓起时即可。经炒制后,薏仁的药性更为平和,相对于生薏仁更长于健脾止泻,是治疗脾虚、湿盛、泄泻的良药。不过薏仁可诱发宫缩,所以孕妇不宜食用。

推荐食谱:
冬瓜薏仁老鸭汤
材料:冬瓜250克,薏仁50克,番鸭半只克,生姜一块,大葱3段。
做法:鸭肉切块倒入沸水中除腥。再把鸭肉放炖锅中,加入水、冬瓜、薏仁,加入备好的姜、葱,用炖锅慢火煨上两个半小时,为了方便也可用高压锅。
功效:利湿、消肿、减肥。
禁忌症:孕妇、经期,脾胃虚寒者不宜。
小麦 炎夏养心除烦躁
小麦味甘,性凉,有养心安神、除烦的功效。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,小麦富含淀粉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矿物质、钙、铁、硫胺素、核黄素、烟酸、维生素A及维生素C等。进食全麦可以降低血液循环中的雌激素的含量,从而达到防治乳腺癌的目的;对于更年期妇女,食用未精制的小麦还能缓解更年期综合征。不过,哺乳期妇女和糖尿病患者不适宜过量食用小麦。

推荐食谱:
甘麦大枣汤
材料:炙甘草9克,小麦30克,大枣6枚
做法:上三味加水适量,小火煎煮,取煎液二次,混匀。早晚温服。
功效:具有养心安神,和中缓急之功效。
心烦严重者加麦冬10克、淡竹叶10克、丹参10克;心悸气短严重者加丹参12克、茯神15克、太子参30克。
荷叶 清暑益气防中暑
荷除了具有观赏价值外,荷的很多部位还具有药用价值。“荷花全身都是宝,各部位中具有解暑作用的主要是荷叶及荷梗。”

推荐食谱:
1、绿豆荷叶粥
材料:粳米100克,绿豆30克,荷叶10克,鲜竹叶10克,金银花5克,冰糖15克。
做法:先将鲜荷叶、鲜竹叶用冷水洗净,放入锅内;锅内加入适量冷水,煮开,去渣取汁;绿豆、粳米淘洗干净,用冷水浸泡发胀,放入锅中,加入适量水;用旺火煮沸后兑入金银花露及竹叶、荷叶汁,改用小火缓熬至粥熟,加入冰糖,搅拌均匀,即可盛起食用。
功效:清热祛暑。适用于阳盛易于上火体质者。
注意:需用鲜荷叶、鲜竹叶,如没有鲜品可用干品(减半)代替。金银花露指金银花5克加水适量,煎汁,去渣,冷却。
2.荷叶粳米粥
材料:粳米100克,荷叶30克、冰糖20克。
做法:粳米淘洗干净,用冷水浸泡半小时,捞出,沥干水分,荷叶洗净,撕为两半;锅内放入粳米和冷水,先用旺火烧沸,然后用小火熬煮20分钟左右;见米粒涨起快熟时,将半张荷叶浸入粥内,另外半张荷叶盖在粥上。继续用小火熬煮15分钟,去掉荷叶,加冰糖调好味,即可盛起食用。
作用:清热祛暑。适用于夏季户外工作人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