破伤风是由一种叫破伤风梭菌经过伤口感染的急性、中毒性传染病。
病菌的芽孢常存在于人和家畜肠道内和土壤中,是一种专性厌氧杆菌。
破伤风俗称“四六风”,因为在婴儿出生后4至6天,少数早至2天或迟至14天以上发病。当破损的皮肤或粘膜被污染,或新生儿由于切断脐带时被污染,芽孢侵入致病。破伤风是威胁新生儿健康的一种疾病,也可能感染其他有开放性损伤的人或动物,甚至被木刺、铁钉刺伤,都可能发生破伤风。普遍来说死亡率在20-40%。目前破伤风在发达国家已获得控制,主要疫区几乎都集中在第三世界国家。
临床表现: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能强烈刺激神经中枢系统,产生肌肉的强直或阵发性的强烈痉挛,如:四肢肌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,腹直肌痉挛强直如板状,颈项强直呈角弓反张。严重时发生喉痉挛窒息。
破伤风防治原则在临床治疗中十分重要,主要有如下几项:
(1)正确处理伤口;清创并对伤口用过氧化氢溶液(H2O2)冲洗创面以消除厌氧环境。
(2)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:如大剂量使用青霉素,防止伤口局部细菌的生长繁殖。
(3)注射破伤风抗毒素(TAT):中和游离的破伤风外毒素,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和对症治疗。
(4)应用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:中国计划免疫规程中规定使用白百破(DPT)三联疫苗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,另对军人和易受外伤的高危人群,可提前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。